新華網四川 > 正文
2023 02/19 22:08:22來源: 新華網

運動活力為城市注入發展動力——解碼成都大運會的多重精彩

2023-02-19 22:08:22    來源: 新華網
字體:
分享到:

  ·新華網黃曉蕓

  2月18日,全面推進成都大運會籌辦決勝攻堅動員大會舉行,為進入沖刺階段的成都大運會進一步凝聚起賽事籌辦的合力。伴隨著成都大運會的腳步越來越近,成都向世界打開一扇扇了解自己的大門,匯聚著世界各地的關注與期待。

  在公園城市示范區建設的統攬下,在世界賽事名城藍圖逐漸變為現實的進程中,成都堅持“謀賽”與“謀城”相結合,推動全域同頻共振、營城興業惠民,著力提升城市能級水平。四年籌備期里,從社區到校園、從賽場到城市,成都大運會的輻射效應不斷拓展。

  鑰匙:解鎖城市運動活力

  與成都大運會籌辦工作同步推進的,是一場惠民行動。

  位于東安湖體育公園成都大運會主場館。新華網發(嘉楠 攝)

  為高質量、高標準舉辦成都大運會,成都新建、改造了49個體育場館。在承擔賽時任務之外,這些場館已經成為城市、市民的體育賽會、健身活動主場。在成都大運會“大運場館惠民”行動中,要求符合對外開放條件的大運會場館對外免費或低收費開放,滿足市民健身需求。在東安湖體育公園游泳跳水館感受國際比賽標準的泳池;在成都市射擊運動學校體驗射擊射箭項目;在城北體育館和朋友切磋乒乓球、羽毛球;打卡鳳凰山體育公園,來一場籃球比賽……“運動成都”已經成為幸福成都的又一生動注腳。

  在東安湖體育公園,市民在進行健身活動。

  成都市體育局發布的數據顯示,2022年,全市大運場館對外開放時長7.63萬個小時,免費或低收費開放509.48萬人次,累計舉辦各類賽事727項。2月4日,成都還發布了《大運場館“一場(館)一策”惠民開放清單》,推出“探館日”“健身日”“賽事日”“共享日”惠民活動。

  場館之外,借助“大運東風”,一系列全民健身、群眾賽事活動以“線上+線下”的形式火熱開展,崇尚健康、熱愛運動的風尚正浸潤成都市民生活。

  在社區舉辦的“愛成都 迎大運”系列活動。成都大運會執委會供圖

  在社區,成都通過舉辦社區運動節,將大運會的活力氣息帶到家門口,社區運動節以“愛成都·迎大運”“大運有我”為主題,舉辦富含“體育+”理念的各級各類社區體育活動;在學校,以迎接大運會為主題的各項比賽、體育知識科普講座舉行,學生們深入感受體育運動的魅力;結合成都的城市特色、生態環境和人文風光,在綠道、公園、雪山,人們騎行、跑步、滑雪……據統計,2022年,“天府綠道健康行”品牌活動累計舉辦2343場;社區運動節系列活動4060場,基本實現“一社區一品牌”;各區(市)縣全民健身及相關賽事活動561項。

  畫筆:描繪城市文明新貌

  伴隨著成都大運會的籌辦進程,一場由外向內的煥新也在發生。

  外立面變成了明快的橙紅色,配以飛碟標志性外形,現代感十足,位于金牛區的城北體育館,改建后讓不少市民眼前一亮。成都大運會射擊館周邊的馬家溝片區中的“五福苑”小區變為城市風景線,獲“成都市最佳老舊小區改造獎”。

  東西城市軸線、大運村至主場館直聯道路、東安大道、友誼路等保障大運會的13個交通基礎設施建設改造項目為市民出行、區域連接帶來便利。利用貼近市民生活且能便捷到達的7類“剩余空間”,成都每年新、改建不少于100個“社區運動角”。天府綠道上的體育設施“連線成片”,成為成都人身邊的運動場所。

  在錦江綠道旁的成都Woodpark輕極限運動公園內,孩子在泵道上騎自行車。新華網發(張可凡 攝)

  在成都創建全國文明典范城市的背景下,成都大運會也通過一系列志愿者活動把城市活力、文明形象展現給全世界。上百萬的大運會志愿者走進街頭、社區、學校、公園,開展文明出行宣傳、進行綠色低碳知識講解、美化社區環境。

  成都大運會城市志愿服務小站。成都大運會執委會供圖

  賽時100%“綠電”供應;新建場館均達到綠色建筑二星級標準;純電動汽車、氫燃料汽車將成為成都大運會交通服務保障的主力;大運村以“建改結合”方式全面融入成都大學;為了實現資源循環長期利用,運動員床具在賽事結束后,可重新組裝為大學生組合床構造……在這場公園城市中的大運會,綠色低碳不僅涉及方方面面,還進一步成為成都市民的生活新風尚。

  2022年4月8日,“低碳大運”微信小程序正式上線,登錄后,每位用戶都可以領到一棵“小樹”,通過步行、騎行、乘地鐵、坐公交等低碳出行方式,可以獲得對應的碳積分,不僅能兌換實實在在的成都大運會紀念品,還能為大運會捐贈樹苗;成都“碳惠天府”綠色公益平臺增設“低碳大運”專區,上新點亮“低碳大運”專屬拼圖互動環節,發放“低碳大運先鋒”勛章和榮譽證書;“大運有我”市民低碳行動、“環保達人·生態大運”城市志愿服務等活動也營造了“我為大運做貢獻”的濃厚社會氛圍。

  支點:撬動城市能級提升

  對成都而言,辦好大運會這場大型綜合性國際運動會既是考驗,也是提升城市能級的重大機遇。發揮好大運會對城市品質、文化內涵、開放能級和產業能級提升等方面促進作用,借勢借力推動成都現代化建設事業再上新臺階,是成都更深層次的追求。

  成都大運會火炬。圖片來源于成都大運會官網

  如何以賽事為媒,做好城市國際表達,提升城市國際交往便利度?優秀傳統文化的融入成為一條路徑。成都大運會火炬“蓉火”、獎牌“蓉光”、吉祥物“蓉寶”以及頒獎禮儀等配套物資設計融匯古今,盡顯天府元素、成都文化;將太陽神鳥金飾圖案“置頂”的東安湖體育公園主體育場、按照“韻動絲路、綠繡錦城”設計理念建成的高新區體育中心,將國際范、中國風、巴蜀味相融合……成都大運會正著力讓世界愛上中國、記住四川、品味成都。

  同時,成都大運會所推動的全民健身熱潮,已激蕩起賽事經濟的新藍海。

  鳳凰山體育公園全民健身中心從2020年6月投用至今,已經吸引了約8.2萬人次前來健身。鳳凰山體育公園所在的金牛區作為國家體育產業示范基地,將繼續引入國內外頂級賽事IP,打造集國際賽演、青少年文體培訓、文化交流于一身的文體產業生態圈。

  市民跑過成都大運會口號——成都成就夢想。新華網發(曹鵬 攝)

  2022年11月5日,中國·成都中國綠道運動生活嘉年華在東安湖體育公園開幕。這場以專業競技賽事為引領的嘉年華,打造了“體育+潮玩”集市,營造出N種戶外體育消費新場景,除了運動這一核心內容,綠道、集市、美食、潮流、科技、旅游等,都是這場嘉年華活動的鮮明標簽,呈現出“體育+百業”的圖景。

  據統計,成都年均打造城市公園、戶外營地、社區鄰里、美麗鄉村、商業中心等多元體育消費新場景50處以上。目前,成都已培育了勁浪體育,城市綠茵等知名體育企業,2021年成都體育產業總規模達925億元,入選首批國家體育消費試點城市。

  從城市名片的不斷擦亮到體育產業的換擋加速,成都大運會就像一個支點,撬動城市能級不斷提升。

【責任編輯:徐夢帆】
01007020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129378789
天堂在线.www_天堂www在线观看视频_天堂www网中文乱码字幕_天堂最新版www中文在线